星期二, 3月 17, 2009

友誼發展五部曲

(明報)3月17日 星期二 05:05
【明報專訊】心理學家認為,個人對友誼的看法會隨着年齡而改變。哈佛大學教育學院研究院(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)教授賽爾門(Robert Selman)提出了友誼概念發展的5個階段﹕

◆階段0﹕友誼是短暫的外在互動。在這階段,個人無法分辨心理特質對友誼的形成會有影響,他們認為距離相近的人,或在一起玩的人就是朋友,又會認為友善的、可親的人就是好朋友。

◆階段1﹕個人了解到內在的特質影響外在交往,但無法理解人際互動是什麼。好朋友只是知道自己的喜好且能配合的人。

◆階段2﹕個人能站在對方的立場來看人際互動,因此會考慮對方的感受。但了解朋友最終的目的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,而且關係不太穩定,要因事或因地才有合作關係或衝突,而嫉妒也會因為朋友不顧自己而選擇和別人在一起。

◆階段3﹕個人視友誼是穩定而不斷發展的關係。經過一段時間交往,雙方都發現對方的特質和興趣,分享私人的想法,並努力維持這種關係。他也會了解衝突是因為人格不同而造成的;衝突發生時,解決衝突可以增進友誼。信任建立在雙方願意分享自己不願與他人分享的內心世界。

◆階段4﹕個人了解到每個人都有複雜的需求,而人和人之間會因為不同的需求而形成不同的友誼關係。親密的友誼是經常修飾再成長的過程,是有彈性和可改變的。信任建立在雙方互相協助以發展的獨立關係上。

賽爾門教授曾訪問幼童、青少年及成人,問及有關他們對友誼的形成、朋友的親密程度等看法,並發現青少年對友誼的看法大約落在階段3,高中以後進入階段4,但仍有些青少年的看法屬於階段2。

0 則留言:

發佈留言

訂閱 發佈留言 [Atom]

<< 首頁